让群众受益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东方早报网【东方早报号】:
□本报记者 宁艳阳
山东省在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都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其省内多区域、多情境、多场景的特点,也决定了山东医改如同全国医改“缩小版”的价值。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高峰、高原、高地”方面,又有着哪些探索和思考?近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集中力量办大事
■健康报:山东如何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马立新:“走在前、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明确要求,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使命。近些年,山东省委、省政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对全省各项工作提出“保五争三奔第一”的发展目标。对于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更是提出“一定要办实、办好”的高规格要求。
山东是人口大省,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过亿”,就医诊疗需求旺盛。与此同时,山东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优生优育、健康养老需求强烈,要把人口大省的资源优势保持下去,把巨大的人口红利维持下去,卫生健康事业必须做好支撑。
虽然山东人均卫生健康财政投入并不占优势,但山东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始终将其作为民生领域大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中,始终坚持一把手挂帅,高位推动凝聚了改革合力,引领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大批国家示范试点先后落户山东,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也成为全国目前唯一实体运行的大数据中心。
据统计,山东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5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7.18/10万、3.18‰,已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目标值。
■健康报:当前,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马立新:当前,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
从发展机遇看,一是健康优先发展导向更加鲜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将卫生健康事业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和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等文件,为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释放出更多政策利好。二是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拉动性更加有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健康服务需求更加旺盛、更加多元。三是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强劲,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加速引擎。
从面临挑战看,一是资源配置仍然不足。尽管山东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从人均层面看,医师、护士、公共卫生人员、药师数量等重点指标基本处于全国第二梯队。二是优质医疗资源“山多峰不高”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尚未取得零的突破,国家重点专科数量与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到省外三级医院就医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多。三是发展还不均衡。全省医疗卫生资源区域、城乡和专业差距仍然存在,重点专科等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济南市、青岛市等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还需重点提升。四是结构还不合理。卫生健康系统内功能衔接不够紧密、上下联动不够顺畅,医联体和医共体效果需加速显现,分级诊疗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五是质量仍有待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还不够精细,医疗事故隐患犹存,群众对卫生健康工作还有不放心、不满意的地方。
资源更充足 服务更优质
■健康报:山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马立新:“十四五”时期,是山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山东卫生健康工作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指示要求,围绕“资源更充足,服务更优质”做文章、下功夫,争取实现“三年内将65%的患者留在乡村、90%的患者留在县域”的改革新目标。
■健康报:为实现改革新目标,山东将推出哪些具体举措?
马立新:改革的核心任务在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举措包括三大内容:
加大创建力度,着力实现“大病不出省”。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争取更多“国字号”资源项目落户山东。科学规划布局省级医学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鼓励支持省(部)属医疗机构做优做强,协同打造全省医疗服务高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辐射引领作用,做好疑难复杂疾病诊治和急危重症救治。
加大培育力度,着力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完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学科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布局、定期评估、动态调整,重点推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督促市级医院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做好辖区内大病救治,减少区域内外出就诊。全面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分工合作、系统整合,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诊。
加大下沉力度,着力实现“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健全城市三级医院包县、二级医院包乡、乡镇卫生院包村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坚持组团式帮扶、精准式帮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帮助被帮扶地区、机构补齐短板、补强弱项。
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健康报:对于开启现代化卫生健康新篇章,山东有哪些规划?
马立新: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关键时期,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如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如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新需求?应该说,民为邦本,万变不离其宗。
改革也好,发展也好,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受益。这是山东卫生健康所有工作、所有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据此,我们规划了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高质量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良好态势;高质量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攻坚,进一步打通事业发展重点环节;高质量建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高质量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卫生健康服务网底;高质量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高质量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创新发展优势;高质量优化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措施,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高质量开展社会健康管理,进一步提高居民绿色健康生活品质;高质量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事业发展动力;高质量发展医养健康产业,进一步增加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度。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山东卫生健康系统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摸深摸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事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列清单、建台账、明措施、落责任,加快推进问题解决和工作水平提升。特别是坚持远近结合、长短结合,针对群众健康需求,在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全面实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和“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主题教育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理论学习、调研研究、推动发展和检视整改一体落实,提高站位定位,强化对标对表,着力发现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持续完善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务实推动问题解决,积极推进建章立制,持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山东省在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都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其省内多区域、多情境、多场景的特点,也决定了山东医改如同全国医改“缩小版”的价值。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高峰、高原、高地”方面,又有着哪些探索和思考?近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集中力量办大事
■健康报:山东如何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马立新:“走在前、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明确要求,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使命。近些年,山东省委、省政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对全省各项工作提出“保五争三奔第一”的发展目标。对于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更是提出“一定要办实、办好”的高规格要求。
山东是人口大省,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过亿”,就医诊疗需求旺盛。与此同时,山东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优生优育、健康养老需求强烈,要把人口大省的资源优势保持下去,把巨大的人口红利维持下去,卫生健康事业必须做好支撑。
虽然山东人均卫生健康财政投入并不占优势,但山东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始终将其作为民生领域大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中,始终坚持一把手挂帅,高位推动凝聚了改革合力,引领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大批国家示范试点先后落户山东,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也成为全国目前唯一实体运行的大数据中心。
据统计,山东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5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7.18/10万、3.18‰,已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目标值。
■健康报:当前,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马立新:当前,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
从发展机遇看,一是健康优先发展导向更加鲜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将卫生健康事业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和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等文件,为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释放出更多政策利好。二是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拉动性更加有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健康服务需求更加旺盛、更加多元。三是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强劲,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加速引擎。
从面临挑战看,一是资源配置仍然不足。尽管山东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从人均层面看,医师、护士、公共卫生人员、药师数量等重点指标基本处于全国第二梯队。二是优质医疗资源“山多峰不高”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尚未取得零的突破,国家重点专科数量与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到省外三级医院就医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多。三是发展还不均衡。全省医疗卫生资源区域、城乡和专业差距仍然存在,重点专科等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济南市、青岛市等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还需重点提升。四是结构还不合理。卫生健康系统内功能衔接不够紧密、上下联动不够顺畅,医联体和医共体效果需加速显现,分级诊疗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五是质量仍有待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还不够精细,医疗事故隐患犹存,群众对卫生健康工作还有不放心、不满意的地方。
资源更充足 服务更优质
■健康报:山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马立新:“十四五”时期,是山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山东卫生健康工作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指示要求,围绕“资源更充足,服务更优质”做文章、下功夫,争取实现“三年内将65%的患者留在乡村、90%的患者留在县域”的改革新目标。
■健康报:为实现改革新目标,山东将推出哪些具体举措?
马立新:改革的核心任务在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举措包括三大内容:
加大创建力度,着力实现“大病不出省”。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争取更多“国字号”资源项目落户山东。科学规划布局省级医学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鼓励支持省(部)属医疗机构做优做强,协同打造全省医疗服务高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辐射引领作用,做好疑难复杂疾病诊治和急危重症救治。
加大培育力度,着力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完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学科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布局、定期评估、动态调整,重点推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督促市级医院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做好辖区内大病救治,减少区域内外出就诊。全面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分工合作、系统整合,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诊。
加大下沉力度,着力实现“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健全城市三级医院包县、二级医院包乡、乡镇卫生院包村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坚持组团式帮扶、精准式帮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帮助被帮扶地区、机构补齐短板、补强弱项。
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健康报:对于开启现代化卫生健康新篇章,山东有哪些规划?
马立新: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关键时期,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如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如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新需求?应该说,民为邦本,万变不离其宗。
改革也好,发展也好,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受益。这是山东卫生健康所有工作、所有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据此,我们规划了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高质量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良好态势;高质量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攻坚,进一步打通事业发展重点环节;高质量建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高质量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卫生健康服务网底;高质量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高质量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创新发展优势;高质量优化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措施,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高质量开展社会健康管理,进一步提高居民绿色健康生活品质;高质量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事业发展动力;高质量发展医养健康产业,进一步增加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度。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山东卫生健康系统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摸深摸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事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列清单、建台账、明措施、落责任,加快推进问题解决和工作水平提升。特别是坚持远近结合、长短结合,针对群众健康需求,在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全面实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和“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主题教育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理论学习、调研研究、推动发展和检视整改一体落实,提高站位定位,强化对标对表,着力发现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持续完善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务实推动问题解决,积极推进建章立制,持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上一篇:坚持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团
下一篇:勇担健康使命 铸就时代新功
东方都市文化传媒主管 东方计晨文化传媒 主办 共工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有限公司技术部 承办
东方早报媒体地址:上海市龙吴路410弄 电子邮件: ggb.li#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