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一旦复发转移就没治了吗?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更给她们的生活蒙上一层阴霾,带来了沉重的家庭负担。乳腺癌经过治疗后再次走向复发转移,令不少患者产生“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错觉,并认为治疗已经无任何意义。
事实上,对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还是有治疗选择的,比如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综合应用[1]。 通过科学的治疗仍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反之,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迅速发展,复发转移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还会让患者饱受痛苦煎熬,最终危及生命。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高发的癌症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年新发患者数达226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2]。而聚焦到我国,2020年中国的乳腺癌新发病例近42万,是我国女性最高发的癌症[3]。
一般来说,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群、直系亲属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有胸部放疗史、40岁以前被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以及小叶不典型增生(ALH)或小叶原位癌(LCIS)等是患乳腺癌的高危人群[4],应注意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预防和全病程管理。
近10多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防癌意识逐渐增强,乳腺癌的早诊率也在逐年提高。同时,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总体上乳腺癌的预后状况逐渐改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仍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0%[5]。因此,若进展到晚期乳腺癌,治疗应综合考虑肿瘤本身、患者身体状态以及现有的治疗手段等采取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其治疗目标是缓解临床症状、长期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6]。
晚期不晚,创新疗法让晚期乳腺癌患者活得更久
虽然晚期乳腺癌不能实现治愈,但已经不是人们传统认知中的“绝症”。随着治疗方式的不断更迭,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即使晚期乳腺癌,通过规范化诊疗,也可以像慢病一样管理,很多患者的肿瘤可以得到长期控制,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的。
对于晚期乳腺癌,临床强调分类而治、分层而治,即将乳腺癌分成不同的分子分型,进而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方案、敏感程度采用个体化分层精准治疗。在既往乳腺癌分型中,根据HER2的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分为HER2阳性和HER2阴性两种类型。HER-2阳性约占乳腺癌的20%-30%[7],其余的常被定义为HER-2阴性。但在HER-2阴性中,存在一些乳腺癌患者并非完全不表达HER-2,而是HER-2低表达,约占所有乳腺癌的45%-55%[8]。随着抗体偶联药物等创新疗法的靶向HER-2药物更新迭代,让很多患者能够从抗HER-2治疗中获得更长期的生存。
抗体偶联药物(ADC)类似于“导弹系统”,由三部分构成:抗体即“制导系统”,细胞毒药物即“弹药”,通过连接子进行连接。“制导系统”会利用靶向性将“弹药”输送到肿瘤细胞,在发挥抗癌作用的同时,避免对健康细胞产生影响。
防范于未然,早早行动才能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有乳腺癌患者在早期会先发现无痛的乳腺肿块,少数伴有隐痛或刺痛,却因害羞或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及时就医,从而导致疾病持续进展,错失最佳扼制时机。其实,乳腺癌的全病程管理不仅要在治疗上采用正确的、个体化的方案,更要在癌症萌芽阶段尽早诊断,将乳腺癌管理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乳腺癌筛查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9]。并且,由于早发现、早诊断,肿瘤分期大多是早期,外科手术或化疗等带来的不良反应会相对较小,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关的病死率明显降低[10],[11]。
常见的乳腺癌筛查方法包括乳腺自我检查(BSE)、临床乳腺查体(CBE)以及乳腺影像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线检查、乳腺MR成像)。建议女性应从40岁起每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我检查、每年一次临床乳腺查体、每年一次乳腺影像检查;而对于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建议一年或半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一年一次乳腺X线或乳腺MRI检查[12]。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常见伴随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等,此外复发转移风险也持续存在,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定期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饮食建议可以遵循“两低两高”原则,“两低”是指低脂肪食物,低胆固醇食物;“两高”是指高质量蛋白食物,高维生素食物。患者在正确认识、科学治疗乳腺癌的基础上,需要与家属、医护人员之间形成良好而密切的配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乳腺癌作为慢病管理落到实处。
声明:仅供疾病教育时参考使用,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954-1040。
2、 https://gco.iarc.fr/today/home
3、Cao W, et al。 Changing profiles of cancer burden worldwide and in China: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hin Med J (Engl)。 2021;134(7):783-791。
4、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制定专家组。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 9(2):8。
5、Gonzalez-Angulo AM, Morales-Vasquez F, Hortobag-yi GN。 Overview of resistance to system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 Adv Exp Med Biol, 2007, 608: 1-22。 DOI: 10.1007/978-0-387-74039-3_1。
6、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等。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 中华肿瘤杂志, 2020, 42(10): 781-797。
7、Demonty G, Bernard-Marty C, Puglisi F, et al。 Progress and new standards of care in the management of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Eur J Cancer。 2007;43(3):497-509。
8、Tarantino P, Hamilton E, Tolaney SM, Cortes J, Morganti S, Ferraro E, Marra A, Viale G, Trapani D, Cardoso F, Penault-Llorca F, Viale G, Andrè F, Curigliano G。 HER2-Low Breast Cancer: Pathological and Clinical Landscape。 J Clin Oncol。 2020 Jun 10;38(17):1951-1962。
9、 Oeffinger KC, Fontham ET, Etzioni R, et al。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for women at average risk: 2015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J]。 JAMA, 2015(15),314:1599-1614。
10、Maibenco D, Daoud Y, Phillips E,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hod of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and stage of disease, method of treatment, and survival in women aged 40 to 49 years[J]。 Am Surg, 1999,65(11):1061-1066。
11、 Barth RJ Jr, Gibson GR, Carney PA, et al。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on screening mammography allows patients to be treated with less-toxic therapy[J]。 AJR Am J Roentgenol, 2005,184(1):324-329。
12、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制定专家组。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 9(2):8。
东方都市文化传媒主管 东方计晨文化传媒 主办 共工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有限公司技术部 承办
东方早报媒体地址:上海市龙吴路410弄 电子邮件: ggb.li#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