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卵巢癌:击退“妇癌之王”,这份贴士请收好
卵巢,是生命起源的地方,而卵巢癌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一起被并称为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其中,卵巢癌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中虽然居于第三位,但死亡率位于首位,被称为“妇癌之王”。 由于卵巢癌发病隐匿,筛查手段有限,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但随着治疗手段的更新、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攻坚卵巢癌之路一直在向前推进。值此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我们一起来聊聊卵巢癌的该如何实现科学防治。
隐匿的妇科杀手,约七成发现即晚期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2万名女性被确诊为卵巢癌,死亡2.2万人[1]。有三个70%的数据,可以直观了解卵巢癌为何被称为“妇癌之王”:
卵巢癌早期发病无症状,十分隐匿,70%的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2]
三年内70%的患者会经历复发[3][4]
70%的患者难以跨越5年生存期[5]
为什么卵巢癌难以发现?其中包含多个原因。首先因为卵巢深藏在盆腔深部,正常情况下只有3*5厘米大小,一般体检难以发现早期病灶;同时,卵巢癌发病隐匿,早期没有典型症状,不易觉察,当进展到晚期才会出现症状,但也不具特异性,可能会出现如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水等,容易与消化道疾病混淆,如果到外科、消化科就诊,可能会贻误病情。确诊时,大部分患者的癌细胞已经波及肠道、腹膜,有的出现腹水,很难彻底根除病灶,复发风险高。
那么,哪些女性是卵巢癌高危人群,需要格外警惕呢?
首先,围绝经期是卵巢癌发病高峰期,这部分女性要定期体检,如果发现盆腔包块等异常,需要进一步通过阴道B超、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这三大检查相结合,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其次,卵巢癌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患有卵巢癌或乳腺癌且携带有遗传性卵巢癌基因(如BRCA1/2基因突变),家族中女性在35岁或40岁左右需要进行基因检查。如果本人携带突变基因,可能要进行预防性切除。如果没有遗传史,平常要注意体检,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也可以发现早期的卵巢肿块。
创新靶向疗法,助力晚期卵巢癌患者实现长生存
目前,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是手术+化疗+维持治疗,复发与耐药是治疗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何让卵巢癌患者实现高质量长生存,成为临床上关注的重点。
好在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女性相关疾病的关注日益增加,也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卵巢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针对卵巢癌的诊疗模式不断进行调整。尤其以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PARP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药物进入中国并快速进入医保,大量晚期卵巢癌病人实现了长生存,特别是对于具有BRCA突变或是HRD阳性的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改善,使得晚期卵巢癌患者实现了5年、乃至超越5年的长生存。
卵巢癌治疗水平的提高,不仅得益于现代医学的进步,更得益于全程管理概念的发展,即规范化的手术、足剂量足疗程的化疗,以及维持治疗的进一步加入,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另一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深入,基因检测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对于有BRCA基因突变或是HRD阳性的病人,首先要对患者制定适合自己、针对靶点的治疗方案和持续的疾病管理,其次要建议患者的女性后代成年后进行基因检测,并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来进一步预防。而针对大部分散发的病人,目前没有效果较好的早筛方式,但医学界正在朝着这方面努力。
此外,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意识以及心理健康也需要格外关注,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家属,都需要关爱卵巢癌患者心理,并帮助患者科学认知疾病,保持乐观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声明:仅供疾病教育时参考使用,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1、吴令英. 卵巢癌早期易误认为消化道疾病[J]. 江苏卫生保健, 2020(7):1.
2、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治疗卵巢癌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21号).
3、李艺, 崔恒.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9;20(5):385-387..
4、Ledermann JA, et al. Ann Oncol. 2013;24 Suppl 6:vi24-32.
5、《2022中国卵巢癌诊疗现状白皮书》
东方都市文化传媒主管 东方计晨文化传媒 主办 共工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有限公司技术部 承办
东方早报媒体地址:上海市龙吴路410弄 电子邮件: ggb.li#yeah.net